2016年12月16日,投资3.9亿元年产8000万米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二期项目投产。
俯瞰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,河流永远是人类文明的孕育者,守望者,见证者。洹河,作为殷商文明的母亲河,曾经见证了青铜时代金戈铁马的史诗,同样也见证了工业化进程中林州工业转型升级化蛹为蝶的传奇。
2016年12月16日,中国覆铜板行业合作交流会在林州市举行,海内外客商云集,共同见证凤宝集团林州市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光远公司)电子布二期项目投产,人们向精神矍铄的凤宝集团创始人李广元投以敬佩的目光,报以热烈的掌声。
就是这位老人,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沧桑,从三盘铁匠炉创业,缔造出了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化企业凤宝集团。“起步,与世界同步。”光远公司的这条励志标语,展现着这位曾经修过红旗渠的农民的胸怀和追求。这位老人被人们誉为“红旗渠畔火炬手”“林州工业的常青树”。
淬火篇:铁匠炉上锤炼出创业之歌
洹水悠悠,千年流淌。
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,李广元,一个修过红旗渠的林州人,在洹河之首,历经坎坷,凤凰涅槃,引领了林州工业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20世纪60年代末,为了给村里赚点外快,林州市姚村镇定角村里的一个老支书带领村民从村南的河边,砍下几棵树做支柱,砍下芦苇做顶棚,开办了一个简易的铁匠铺。这个铁匠铺,靠给村民打造、维修农具赚点收入。几年后,铁匠铺依然是老样子,没啥大发展,未能实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。
三盘铁匠炉前,数十个青年面面相觑。“让我试试。”26岁的村会计李广元说。
穷怕了,再也不想过这种穷日子了。李广元道出了当时勇挑重担的初衷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林县(1994年撤县设市)坚持“以粮为纲”的政策,可是,粮食产量还是很低。人们经常吃一种叫“刺猬蛋”的窝头,这种窝头是由玉米皮、玉米骨头磨成粉,加上红薯面捏成的。
谁也未曾想到,这一试,试出了一个传奇,改变了一个村庄,带动了一个行业,试成了林州当代工业界的一棵“常青树”。
“光靠打铁,哪天才能富起来?”
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李广元,背上干粮,下郑州、上北京、走太原,寻找发展项目。李广元将目光瞄向了汽车配件,他要把铁匠铺变成厂房。
创业艰难。东家一百,西家二百,李广元穷尽家本拿出了三百元。集全村之力,凑了两万元,又从信用社贷了两万元,去原阳机械厂买了二三十台手动车床。1976年,三个铁匠炉,新建了一个翻砂炉,二三十台手动车床,定角的汽车配件厂就这样开张了。
选哪种汽车配件?经过充分调研,李广元从安阳市第三运输公司了解到,一个叫“汽车调整臂”的易耗汽车配件非常紧缺。
说干就干!找到报废的汽车调整臂,肢解后研究;又背着白面,到缺少白面的山西太原工具厂,换取次品当原料;又到山西长治,请人家完成汽车配件的最后一道程序……接着回来组装。
1977年,第一批汽车配件从“铁匠铺”下线。李广元带着30个汽车配件,来到安阳市一家公司。该公司以一个配件30元的价格,买下了这批配件。公司负责同志高兴地说:“这种汽车配件,有多少我们要多少!”
好消息传回了“铁匠铺”,村民们的激情像炉火里的铁水一样沸腾!
1978年,在李广元的积极推动下,在定角村庄东头盖起了一定规模的厂房,安装了生产设备,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巨大飞跃。“铁匠铺”变成了加工厂。
善于在发展中找出不足和优势,果断抉择,大胆出击,是李广元最大的优点。
1992年,河南省定角实业总公司成立后,汽车配件厂正式与二汽集团配套。
为实现规模效益,李广元们迎难而上,投资6000万元的带钢厂,投资8000多万元的球墨铸铁厂、东风汽车钢板弹簧公司制动器厂,先后使汽车配件产品增加到20个系列、300多个品种产品。企业效益以每年40%的幅度递增。
跬步致千里,小流汇江河。
在李广元们雁阵效应的带动下,到上个世纪末,林州北部出现三百余家汽配企业,生产的货运汽车配件占全国市场的60%。满载汽车配件的滚滚车流,成为红旗渠畔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当多数人还正沉醉在汽车配件低端铸造的盛宴中时,李广元已经悄悄把目光转向了正蓬勃发展的钢铁行业。
1995年春天,李广元果断决定上带钢厂项目。
1996年,当全国的汽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之时,公司新上项目、林州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“林州市热轧带钢有限公司”已进入了准备安装阶段。
1997年5月,具有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、投资7000多万元、全线采用计算机控制燃油连续推钢加热,一列两架横列式500粗轧机和两立六平精轧机组成的连轧生产线投入运行,当年达产。带钢厂给定角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,使李广元及他的企业顺利实现了第三次华丽蜕变,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,完成了全新的转型升级。
带钢的项目对林州而言是一个成长性很好的项目,但对于没有产钢能力的林州又该何去何从?这个项目又能走多远。
“蛇吞象”:演化集团化发展新气象
2000多年前的两汉时期,洹河之滨,曾是全国四大冶铁中心之一。熊熊的炉火,照亮了人们繁衍生息的农耕文明。
2001年,在曾经火光四射的冶铁遗址不远处,凤宝公司应运而生。当时,人们把凤宝公司的诞生称为“蛇吞象”。
经营带钢厂时,李广元敏锐地察觉到,原材料已成为带钢厂发展的严重制约。上炼钢项目,势在必行!
2001年,曾经辉煌的国营企业红旗渠钢铁公司负债5000万元,举步维艰。李广元决心盘下这个企业,谋求发展壮大。
一时间,社会上议论纷纷。有人说,你个民营企业兼并国营企业,简直是“蛇吞象”,让你吃到嘴里咽不下!
可是,李广元认准了。他为这个新组建的企业取名为“凤宝钢铁公司”。他和企业总经理李静敏千方百计克服困难,炼钢项目终于投产。
炼钢项目投产后,市场销售形势一片大好,凤宝钢铁公司一鸣惊人。林州也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。
短短一年多的时间,炼钢生产线投产以后,除满足带钢厂40万吨的原材料需求外,市场销售形势一片大好,凤宝钢铁公司名声大作。林州也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。
李广元并没有满足。接下来的两年里,第二条炼钢生产线紧锣密鼓地投产运营,钢产量从40万吨提升到80万吨,产量翻了一番,产品供不应求。
2005年,普通钢材产能过剩。李广元果断决定,上马优特钢生产线。特钢生产出来后,市场依然红火。
在一次钢材研讨会上,李广元偶遇了天津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。经过交流,他看到了凤宝钢铁的未来,他认定上马无缝钢管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2008年7月18日,公司第一条无缝钢管生产线投产。
李广元说:“在选择项目时,企业家要做好充分调研,号准市场脉搏,是选准项目、选好项目的前提。要多问几个为什么?前期功课做得越扎实,后期风险就越小。把更多的未知变成已知,把更多的不可控因素消灭在前期调研中。”
2013年以来,凤宝管业分别与延长油田、中原油田、胜利油田等大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。2016年9月上旬,在中石化、中石油无缝钢管招标中,林州凤宝管业成功中标。这标志着林州凤宝管业产品逐步进入国内无缝钢管主流市场。
目前,凤保管业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内位居前五,在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;凤宝管业迅速跻身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、河南省“百强”“百高”企业和河南最大无缝钢管生产企业。
经济新常态下,钢铁产能的过剩已是实实在在的课题,除了一如既往的走高精尖路线之外,转型发展已成为传统钢铁行业的必由选择。
市场形势千变万化,转型升级永不止步。从李广元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坚守。
“黑转白”: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化企业
历史总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惊人的相似。
战国时期,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,六国在洹首结盟,旌旗猎猎,拜苏秦为相,演绎了群雄争霸的历史画卷。
2016的12月16日,同样的地方,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覆铜板行业的领袖和精英,太行论剑,共商世界电子材料行业大事。洹水之阳的风起云涌,标志着李广元带领自己企业“由黑到白”的第三次转型启程,标志着林州工业绿色体系的开启。
2012年年底,党的十八大召开。当别人都还沉浸在钢铁盛宴的狂欢中,李广元从十八大报告“生态文明”的字眼中,看到了国家转型升级的新方向。
红旗渠传人自有“红旗渠脾气”,李广元干事,干得苦、看得远、想得大。
任何一次成功抵达的背后,都是艰难的跋涉。
“从光伏玻璃到药用玻璃,从粗纱到电子玻纤,他悄然上北京、下山东、奔南京、到上海调研。”李广元回想起来,依然十分感慨。
他瞅准了电子级玻纤项目。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围绕电子玻纤,定角村村民和凤宝员工议论纷纷。
从传统的钢铁行业涉足陌生的电子玻纤,由黑转白,那简直就是让张飞去绣花,跨领域的事能干成?转型的步子是否迈得太大了?
项目生产有三个基本要素,原材料、技术人才、市场。电子布原料硼砂来自美国,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上海、广东等台资企业,市场主要是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。
这些议论道出了部分企业高管的忧虑。
在经过中国材料行业协会专家分析后,李广元果断选择了总投资30亿元的电子级玻纤项目。
李广元说:“企业家眼光要与世界接轨,思想要与世界对标。干就干到最好。一个企业要在全世界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定位,要敢于向世界顶尖企业看齐!”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,能够有放眼世界的胸怀,这是难能可贵的。
是的,起步,就要与世界同步。
在一切要素中,技术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。李广元和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儿子李志伟,到南京、到北京、到上海,反反复复,上下求索,和国内同行业顶尖人物商谈,邀请他们来林州共同创业。以宁祥春和陶应龙为代表的的国内一流玻纤行业团队,终于落户光远;企业20个中层中,有15个人是外地人;员工中,有200余人来自沿海企业。制约项目发展的人才问题,彻底解决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光远定格在国际顶尖公司中选设备:日本岛津公司的拉丝机,法国vodel公司的捻线机,日本丰田的织布机,德国kalmager的前准备,日本平冶的后处理系统,以色列爱尔伯特的在线监测系统……
一年过后,2014年,第一批拉丝顺利下线。很快,第一批产品得到无锡一家客户认可。随后,拉丝产品销往浙江、广东和韩国斗山。
同年8月,光远公司新研制的5微米超细电子玻纤投入规模化生产;2015年7月,光远公司又推出了4微米超细电子玻纤,这两种产品各项物理性能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2016年5月31日,投资3.9亿元的光远新材料二期电子玻纤和产业用布项目开工。
在覆铜板年会上,中国覆铜板行业协会理事长张东惊奇地说:“短短两年,光远新材料公司硬是在没有材料、没有技术、没有专业人才的林州,建设成了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中国高档电子级玻纤制造企业!”
转得准,转得稳,转得好,转得快。光远正在用自己的华丽转身,占领抢占国际制高点。
东方风来满眼春,又踏层峰望眼开。踏着迎春的节拍,记者走进光远公司,刚从省城开人代会归来的李广元正在谋划电子玻纤三期项目建设。
“三期项目投产后,电子布年产量将达到10万吨,达到世界电子布年产量的四分之一,光远玻纤将成为一家国际企业。”
林州市委书记王军说:“在工业发展上,凤宝集团通过转型升级,实现脱胎换骨,生机勃发,是林州转型升级的先行者,而李广元是火炬手。”
2013年10月16日,李广元为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级玻纤项目投产点火
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蓝图,在太行山麓铺展开来,浩浩荡荡。
奋斗40多年,李广元青丝变白发,可是,他却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青春时代。
洹水悠悠,不舍昼夜。在洹河滥觞的林虑山处隐居的五代画家荆浩,独创了开图千里的北方山水画派。而今,李广元在洹河之滨,用智慧、胸怀、胆略演绎着林州工业化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铿锵乐章。
(刘剑昆 杨玉东 郭山保 侯乔木 张硕恒)